“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管护情况调研报告

日期:08-10  点击:2041  属于:专家团队

“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管护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省已经授牌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后续建设、维护、管理情况,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会长邹冬生,副会长黄昕、罗丽仁、王唐攀等带领相关学者专家于3月12日-16日先后调研了湘西州泸溪县浦市镇浦溪村(2019年授牌)、浦市镇黄家桥村(2017)、潭溪镇下都(2016),古丈县红石林镇坐龙峡村(2017)、默戎镇龙鼻村(2014),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2018),吉首市寨阳乡坪朗村(2013),郴州市桂东县动洛乡下洞村,汝城县沙洲村、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吴山村、塔水村,桂东县沤江镇青竹村、寨前镇水湾村,汝城县土桥镇黄家村、沙洲村,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黄田村、雨湖区姜畲镇易建河村、白鹭湖村等18个近几年被授予“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行政村。

  调研组通过与村民村干部谈话交流,到村部查看有关资料和台账,深入现场检查垃圾清理、污水处理、旱厕改造、庭院卫生、村道建设的情况,对“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维护、管理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改善了人居环境。通过创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及其创建成功以后的维护管理、升级改造,7个村在旧房改造、村道建设、垃圾回收处理、污水无害处理、自来水供应、旱厕改造、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村容村貌整洁漂亮。
(二)促进了产业发展。调研中发现,5个村凭借“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品牌效应和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部分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民宿、出售特色农产品等方式获得了可观的收入。7个村都在大力发展种植业,主要产品是猕猴桃、柑橘、黄金茶、古丈毛尖、白茶、黄桃等,村民因此增加了收入。有4个村的村民积极利用微信、抖音等自媒体,以美丽乡村的景观为背景开展网络营销,提升了所在村的知名度,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三)助推了脱贫攻坚。通过“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并为贫困户提供了务工、就业、发展产业等方面的平台和机会。7个村的贫困户在2020年底全部脱贫,部分贫困户达到了富裕水平,村民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其中有2个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
(四)提升了乡风文明。7个村都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乡贤会等组织。开展了“最美农家”“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开展了“五兴互助"道德积分活动。修建了村民活动场馆、文化广场,举办了文艺晚会、龙舟赛、广场舞等文化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五)发挥了示范作用。湘西州绝大多数“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在全州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每年都会有其他部分乡村来到示范村参观学习。示范村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和成功经验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和借鉴。目前,湘西州评选了100个美丽乡村,并持续开展“同心美丽乡村”评选活动,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乡村规划执行不到位。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7个村都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但规划还不完善,其科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村仍存在不按规划建设的情况,房屋选址不在规划区范围内,房屋风格与全村整体风格和规划要求不相符,建筑材料和色彩与全村风貌不一致,破坏了全村的整体村容村貌。
垃圾处理成为难题。目前,虽然7个示范村在垃圾收集、管理方面都采取了设立垃圾箱、集中回收、集中转运等措施,但由于上级部门规定村内不准建垃圾围、不准焚烧垃圾、不准各村自行填埋垃圾,使得各村在垃圾处理上犯难,无所适从,只能使“垃圾搬家”,将垃圾运到外人、游客发现不了的隐蔽处,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垃圾污染环境的问题。
(三)资金投入遇到障碍。
“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后续建设与管护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湘西州7个村依靠县美丽办下拨的经费解决保洁员的工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有关涉农项目解决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县级财政的困难,今后很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经费的持续。示范村的持续建设与发展,还得依靠集体经济来解决。当前,多数示范村的村集体经济都很少,有的村几乎没有。此外,即便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很好,收入可观,但由于上级政府明确规定了集体经济的用途,有很多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也存在有松懈,旅游产业的效益欠佳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评选考核制度。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和湖南农村的实际,修订《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办法》《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评定标准》。按照2050年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时间导向,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届时不超过全省行政村50%为控制目标,科学设置每年的评定指标,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构建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市(州)、县三级评选体系,由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统筹和指导,充分发挥市(州)、县的积极作用。
建立美丽乡村示范村后续建设管护的长效机制,制定《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回头看”监督考核办法》,由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监督检查组对每个“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实行三年一次的“回头看”监督考核(3次“回头看”的结论为“基本合格”以上等级,不再进行考核检查)。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分别给予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的考核结论,对于“基本合格”的示范村要给予黄牌警告,责令整改;对于“不合格”的示范村要取消其资格并摘牌。
(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通过省、市(州)级媒体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争创“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浓厚氛围,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成为我省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要在一些影响力大的媒体上宣传推介示范村的美丽风光与村容村貌,扩大示范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示范村吸引社会资本和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传播渠道,也为发挥示范村的带动作用提供形象宣传。要继续办好“湖南美丽乡村网”,精心制作湖南美丽乡村一周新闻,精心印制湖南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宣传画报。要引导和鼓励示范村的村民利用自媒体大力宣传本村的亮点、特产和新闻事件,加大自我营销的力度,扩大本村的社会影响。
(三)完善经费投入机制。要充分利用和整合上级政府的涉农资金,引导和支持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创建与后续管护,集中投入,形成合力,分类别分步骤进行建设。设立“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于认定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行政村给予20万元以上的奖励,分两年下拨,奖励经费仅限于美丽乡村的后续建设与管护。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行政村自身造血功能,引导行政村从集体经济中支出部分经费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促进产业大户、农产品合作社、招商引资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村集中,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加快相关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积极利用小额贷款等方式,安排信贷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充

分发挥乡贤的作用,吸引和发动乡贤带着资金、技术和社会资源回来建设家乡。倡导村民利用自有资金对自家房屋、庭院、厕所、生产用房等进行改造和美化。发动村民自愿捐款用于村内公共设施建设或公益活动。
(四)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
当前,美丽乡村示范村在维护、管理方面面临一些难题,亟需政府出面才能得到解决。例如乡村建设规划问题,需要政府对示范村已有的规划进行审核并组织专业人士修改完善方案,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关部门对行政村修建房屋、道路、公共设施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符合规划要求,保护好示范村的个性与风貌。例如垃圾回收处理问题,政府不能只顾出台限制性要求,应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管理办法。例如示范村产业发展问题,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技术指导,搭建营销平台,出台税费激励政策,帮助示范村的产业做强做优。
(五)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广大村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政策,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努力使村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让村民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角。要积极引导村民树立自建自管的意识,强化村民自治作用,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会等群众组织,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维护、管理的热情,使村民成为美丽乡村的守护人。
(六)发挥产业的支撑作用。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大力发展村中产业,以产业发展实现富民目标,以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经费支撑。要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培育和发展示范村的主导产业,保证一定规模,扩大营销渠道,确保增产增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村民创业促进产业发展。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经济支撑。

调研组成员:
邹冬生(教授)、黄昕(教授)
李端生(教授)、罗丽仁、王唐攀
叶立东、杨波、张岸萍

 
关于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扫一扫,关注我们最新消息
联系我们
0731-8873112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联系人:小燕子

手机:18975195278

邮件:yanzi@hnmlxcw.com

地址:华智生物国家分子育种中心

底部导航
研究会是在农业农村厅的倡导下,由一批热衷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专家、教授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是专注于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宣传、培训、咨询等各项服务的公益性团体。业务上接受湖南省社科联、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民政厅指导。
湖南美丽乡村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7024399号  技术支持:友点软件